腐植酸真有那麼神?提升保水力、減少化肥 —— 全面解析與使用指南
想一次搞懂「腐植酸」的化學祕密、實際功效與正確用法?本文不談農場個案、不秀對照數據,只用原理+操作技巧帶你拆解這位土壤界明星的全部價值。

1. 什麼是腐植酸?
腐植酸(Humic Acid)屬於土壤腐植質的高分子有機酸,平均分子量 10,000–100,000 Da,由多酚、羧基、醌環等官能基組合而成,具 深褐色、弱酸性 特徵。由於分子表面遍布 –COOH、–OH 等反應位點,讓它在土壤中可以充當「抓手」與「轉運站」,影響水分、養分與微生物的流動。
2. 為什麼一包腐植酸能提升保水力?
-
多孔結構吸水:類似海綿的立體網絡可吸附自重 5–7 倍的水分,乾燥後仍能反覆釋放。
-
羧基抓離子:羧基與土壤陽離子(K⁺、Ca²⁺ 等)結合,形成穩定膠體,減少淋洗。
-
膠體促成團粒:腐植酸是「膠結劑」,將礫砂與黏粒黏成穩定團粒,提高孔隙度與毛細作用,水分可沿毛細管滲至根圈。
結論:在砂質地能顯著保水,在黏重地則改善排水;兩種土都受益。
3. 減少肥料20%的流失
-
螯合微量元素腐植酸上的羧基、酚羥基能與 Fe³⁺、Zn²⁺ 等形成穩定螯合物,延長微量元素肥效並降低氧化固定。
-
刺激根系 H⁺-ATPase小分子腐植酸可活化根表質子泵,提升膜電位,使 NO₃⁻、K⁺ 等離子主動吸收速率增加,同量施肥即可得到更高利用率。
-
提高陽離子交換量(CEC)每增加 1 % 有機質,CEC 約提升 1 cmol(+)/kg;NH₄⁺、K⁺ 等陽離子不易被雨水或灌溉水沖失,肥效拉長。
-
抑制硝化作用腐植酸分子中的醌環對硝化細菌(Nitrosomonas)具有抑制力,可降低 NH₄⁺ 被快速氧化為 NO₃⁻,減少硝酸態氮淋失。
-
團粒與保水效應腐植酸膠結砂粒與黏粒,形成穩定團粒結構,提高孔隙度與保水力;土壤含水更均一,作物根系可持續吸收,進一步降低化肥需求。
4. 市售產品型態與適用情境
-
粉劑型(活性 95 %↑)
-
高活性、速溶,最適合滴灌或與水溶肥混用;亦可與有機肥 4:1 拌勻後深翻。
-
-
顆粒型(活性約 50–70 %)
-
顆粒不揚塵、播撒方便;建議作物基肥或翻地整田時一次混入,可長效釋放。
-
-
液態型(活性 12–18 %)
-
完全水溶、黏度低
-
-
腐植酸鉀(活性 15–20 %,同時含 K₂O)
-
可同時補鉀、具鹼性緩衝力;適用於酸性土壤或對鉀需求高的作物(如番茄、香蕉)做追肥或改良土壤。
-
選購小提醒
-
看「有效腐植酸含量」:活性愈高,用量可愈省。
-
查「游離鈉」與 pH:游離鈉 < 0.5 %、pH 不宜高於 10,以免帶來鹽害或堵塞。
-
粉劑與顆粒適合基肥;液態適合追肥或葉面;鉀腐植酸則在同時需補鉀、調酸時最有效。
5. 如何正確施用?四大黃金原則
-
與有機肥拌勻深翻
-
推薦比例 有機肥:粉狀腐植酸 4:1,深度 15–20 cm。
-
目的:先讓腐植酸分散到根層,後續澆水不易集中成塊。
-
-
滴灌濃度掌握 1:600–1:1,000
-
苗期宜稀,壯苗或旱季可提高至 1:1000。
-
避免與高鈣或高鎂肥同桶,以免複合物沉澱塞管。
-
-
葉面噴施%
-
pH 5.5–6.5 效果最佳。
-
配合液態微量元素可提升滲透率,24 hr 內不遇雨更佳。
-
-
連年少量、持續補充
-
腐植酸供應應視作長期「土壤投資」,切勿一次大量,否則酸性波動大。
-
建議 每年 6–10 kg 活性腐植酸/分地 分 2–3 次投放。
-
6. 三個常見迷思破解
迷思 1:腐植酸只是染黑土壤,沒有實質效果?
官能基才是主角,它們能夠螯合金屬、提供電子,顏色深淺僅是副產品。
迷思 2:腐植酸等同於任何有機肥?
有機肥主要供氮碳;腐植酸分子量更高、反應位點更多,功能偏向土壤結構與化學調節。
迷思 3:高 pH 土壤不能用腐植酸?
腐植酸本身酸性,可微幅拉低 pH,但含鈉產品除外;鹼性土壤建議選低鈉、高活性粉劑或液態型。
7. 整理重點
-
保水關鍵:多孔結構+團粒形成
-
省肥關鍵:螯合、抑制淋失、刺激吸收
-
正確用法:拌土、滴灌、葉噴都行,但要分次少量、留意混桶相容性
-
選購訣竅:看有效腐植酸含量、鈉含量、pH
8. 讓土壤從「喝水漏肥」變「保水鎖肥」!
立即體驗我們的 「Growmore果魔高活性腐植酸」——
-
高純度,製程排除惰性木質素,小分子比例活性度最高
-
完全水溶不含未反應灰分
-
酸鹼值呈現中性原液 pH 3.5–4.5

最新動態